(资料图片)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王浩、张晔)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首批1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补充长江中华鲟物种资源。
此次放流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宜昌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共分3次举行,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年龄跨度从半岁至14岁,共计20万尾。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经过约40年、五代人不懈的技术攻关,三峡集团攻克了中华鲟营养发育调控、遗传管理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的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
在本次放流活动前,科研人员给接近性成熟的大规格中华鲟打上了卫星标记,后期将通过卫星标记监测,评估中华鲟在我国近海海域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其野外存活及活动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做好城市“管家”,呵护城市新业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我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江西庐山云海景观、安徽歙县坡山村云海景观、福建霞浦县三沙日出日落景观等
5月9日,宁西线豫陕交界处,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工务段护路员工对线路两边山体的危树进行清理整治。立夏时节,秦岭山脉云雾缭绕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