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农科院日前在北京发布的《2023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
这份报告是在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论坛暨第十六届农业环境峰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为了发展农业农村低碳生产,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和专项行动,其中每年投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提高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采纳率,又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粮食增产与碳减排协同作用。多年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大豆、马铃薯、甘蔗等单位农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较低,以1/16的碳排放创造1/10的GDP,保障谷物自给率95%以上。我国农业以较低的碳排放强度,支撑稳产保供和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国家重大农业绿色行动成效显著。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颁布“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提出农业节水、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减排固碳措施;2017年印发《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2018年颁布《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对于未来的发展,报告建议,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稳妥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协同推进丰产增效与绿色低碳发展,降低排放强度;提升农业碳汇能力,推进农业生态价值转化;推进农业农村减污降碳,发挥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构建农业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开展温室气体长期监测,构建减排固碳核算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新华社)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我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江西庐山云海景观、安徽歙县坡山村云海景观、福建霞浦县三沙日出日落景观等
5月9日,宁西线豫陕交界处,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工务段护路员工对线路两边山体的危树进行清理整治。立夏时节,秦岭山脉云雾缭绕
X 关闭
X 关闭